首页 > 法律咨询 > 正文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什么

2024-05-11 08:01:31 | kk律师网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什么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KK律师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什么

法律上所讲的浪费人

顾名思义,“浪费人”就是铺张浪费成性的人。这类人没有精神疾病、没有生理缺陷、拥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但其行为能力却被从《十二表法》以来的罗马法、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所限制,即禁治产或准禁治产。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如何判断某人是浪费人?限制其行为能力至何种程度?限制的理由是什么?我国是否也存在浪费人这种法律现象?应当如何应对?面对这些颇有理论意义的问题,国内学界鲜有研究。本文将以《十二表法》、《市民法大全》等罗马法原始文献(注:本文所引用的《市民法大全》中的片段除了特别说明外都译自the Civil Law including the Twelve Tables,the Institutes of Gaius,the Rules of Ulpian,the Opinions of Paulus,the Enactments of Justini-an,and the Constitutions of Leo,Trans.and edited by S.P.Scott,TheGeneral Trust Company,Cincinati,1932.另外,为了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对来自《学说汇纂》的片段的翻译都同时参考了Alan Watson的英译本与Sandro Schipani的拉意对照本,即The Digest of Justinian,English Translation Edited by Alan Wats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Philadelphia,1998;Iustiniani Augusti Digesta seu Pandectae,acura di Sandro Schipani,Giuffrè Editore,Milano,2005.)与具有典型意义的民法典为主要依据对前述问题作一番梳理。

何谓浪费人?学者认为,浪费人并不是指任何挥霍者,而是指通过无遗嘱继承取得了祖产(bonapaterna avitaque)并以不顾对自己的家庭造成重大损害的方式管理该财产的家父[4]。如此,浪费人便被从行为标的与行为模式这两个方面作了界定。浪费行为的标的是通过无遗嘱继承而取得的祖产,这涉及到两个问题点:祖产;无遗嘱继承。前者说明只有挥霍祖产才被禁治产,挥霍其他财产则不在此限。古罗马的家庭有罗马家庭与自然家庭两种特性,以共和末期为界,越前越属于罗马家庭,越后越属于自然家庭,罗马家庭以宗亲、家族的利益为主而自然家庭以血亲、个人的利益为主[5]。祖产的延续是罗马家庭延续的基础、是宗亲的利益之所在。因此,祖产说甚为合理并得到广泛的支持。(注:参见:徐国栋.2010年春季学期《罗马法史》讲稿[M].未刊稿,33;周枏.罗马法原论(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36;黄风.罗马法词典[K].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8;Cfr.Pietro Bonfante,Istituzione di Diritto Romano,10ed,G.Giappichelli Editore,Torino,1957:231.)后者说明所挥霍的祖产是通过无遗嘱继承而来的,通过遗嘱继承而来的则不在此限。值得赞同。从该条文的位置来看,整个第五表先后规定了四个制度:妇女监护、遗嘱继承、法定继承、遗产分配与分割。而该条文处于规定法定继承的条文之间,理应也属于法定继承的制度。尽管现在的《十二表法》本就是后人还原而得,其原貌如何、当时的立法是否具有体系性都是可以质疑的,但这至少表明了还原者也持此看法。浪费行为的模式是超出自家财产能力而进行支出。这种挥霍行为是一种管理祖产的行为,并因为寅吃卯粮而对家庭造成重大损害。一言以蔽之,浪费人就是在管理通过无遗嘱继承而取得的祖产过程中,超出财力范围进行支出的家父。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什么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什么

法律分析: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这是将绿色原则具体化,这样有助于民事交易活动的绿色化转型,对于防止以“意思自治”为由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提供了民法依据,法律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也要求民事主体自觉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职责。kk律师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什么

民法中的绿色原则是什么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中的绿色原则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法律分析: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制度中都体现了绿色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百四十九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以上就是KK律师网为大家带来的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kk律师网:www.kklvsh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