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正文

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

2024-05-12 05:44:24 | kk律师网

KK律师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

自然人住所的认定

法律主观:

一、自然人住所地的认定

住所地是指 自然人 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自然人的户籍所在地一般是以其户口簿或者居民身份证上登记的地址为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一般是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地址为准。

二、为什么要认定经常居住权

“经常居住地”作为一个法律名词,自然有着相应的法律后果。现实当中,最多涉及到当事人利益的,是诉讼管辖权及民事相关权利的认定标准及 法律适用 。

1、民事诉讼管辖权: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涉及诉讼行为,首先需要确定管辖法院,才能起诉。相当一部分案件,确定管辖法院的原则是地域管辖,也就是根据当事人的居住地,确定实际应当管辖的法院。一般以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在住所地居住地,以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当事人经常居住地和住所地不一致的,则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民事相关权利的认定:以人身侵权赔偿为例,一般情况下,这类侵权案件,以侵权行为地的赔偿标准为准,但如果经常居住地的赔偿标准,高于侵权行为所在地的,则可以经常居住地的标准来计算赔偿标准。

3、法律适用:对于涉外案件的当事人,在大陆进行民事诉讼,如果双方均不在国籍国,且在大陆有共同的经常居住地,则有可能适用中国的法院审理他们之间的纠纷。

三、自然人住所在民法典中的规定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二十五条: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

公司住所地发生变更要不要办理变更登记

需要变更登记。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应当将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登记为住所。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法人存续期间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因此,公司住所地变更的,需要办理变更登记。kk律师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三条,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应当将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登记为住所。

第六十四条,法人存续期间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

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的相关内容。

随着《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关于《民法典》住所地是指什么? 《民法典》住所地是指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1、可以据以确定诉讼 管辖 。我国 民事诉讼法 规定,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提起民事 诉讼 ,由被诉单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公司是企业的一种形式,以公司为被告的民事诉讼,归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可以据以确定法律文书的送达处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时,应直接送交受送达人。直接送达法律文书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对公司来说,无论是直接送达还是邮寄送达,均以公司住所地为受送达处所。 3、可以据以确定 债务 履行处所。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履行地点不明确的债务,给付货币的,在接受给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对公司来说,其履行所在地应为其住所地。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所以,本法进一步明确,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公司住所不同于公司的一般生产经营场所,公司住所只有一个,而生产经营场所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地点,比如,营业场所,生产车间,销售网点等都包括在内,可以有多个。公司住所依法确定后,不得任意变更。如果需要变动,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管辖权异议 裁定期限是多久? 1 、法律对管辖权异议 审理期限 规定如下: (1)提出。收到 起诉状 后15天的答辩期内提出。 (2)审理。法院应在收到异议申请后15日内审理完毕。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 第5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并在15日内作出异议是否成立的书面裁定。当事人对此裁定不服提出上诉的,第 二审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书面裁定。” (3)上诉期。不服管辖权异议裁定的,当事人应在10天内提出上诉。 (4)上诉审。二审法院应在 立案 后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民事诉讼法》第159条:“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2 、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限 《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 答辩状 期间提出,其时限即为15日。我们从前文的对管辖权异议主体、客体的分析,可知这一规定是不合理的。首先,从法条上看,它存在着逻辑性错误,因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包括了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而只有被告才提交答辩状;其次,这一规定也缺乏灵活性,例如中途参加诉讼的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应当在什么时候提交呢?对此,应当针对不同的主体,制定变通的规定。有学者建议,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总体上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案件审理之前或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管辖权异议,凡中途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可作特别规定,即他们在接到法院告知其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正式通知后十日内提出。 综述,我国公民的重要证件都是以住所地来登记的,这是为了很好的管理和统计人口的方法。各个地区的 管辖权 是不一样的,个人所服从的管辖区主要就是住所地所在的管辖区,因此一般法院传送的法律文书会在找不到接收人时邮寄到接收人的住所地。

以上就是KK律师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kk律师网:www.kklvsh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关于民法总则住所是指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