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正文

交通事故索赔需要什么证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2023-05-23 08:27:09 | kk律师网

交通事故索赔需要什么证据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证据。特别是在索赔这种严肃公正的事情上,如果没有合法的证据,也就无法索赔,法院也不可能受理。所以就要收集相关证据,来达到足够索赔的目,下面法的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交通事故索赔需要什么证据?

  一、交通事故索赔需要什么证据

  1、当事人为公民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注册登记资料、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如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4、当事人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死者亲属的,应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及继承人基本情况的证明;

  5、提交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其相互关系的证明;

  6、提交受损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其相互关系的证明。

  二、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残疾用具费、后续治疗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营养费、住宿费、法医鉴定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财产损失等16项。而上述赔偿费用必须要有相应的证据来予以证实,否则难以得到人民法院的采信和支持。

  1、医疗费。它包括医药费、治疗费和住院费等。证明医疗费的证据主要有:门诊病历、住院病历、、门诊收据、住院费收据、住院费用明细清单、诊断证明书;

  2、误工费。它是当事人因治疗、伤残鉴定、处理交通事故等原因而导致收入的减少。证明误工费的证据主要有:出院通知单、医院出具的病休证明、法医鉴定书、所在单位的误工证明及出事前三个月工资表。若误工人员的工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纳税的起征点,还应当提交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凭证。

  3、护理费。它是由于受害人无法自理必须护理而支付给护理人员的工资。证明护理费的证据主要有:医疗机构出具的需要护理的证明(包括护理时间和护理人数);护工从事同等级护理证明的劳务报酬标准或者护理人员收入减少的证明;若是家属护理的,应当按照家属的误工费提供证据。

  4、住院伙食补助费。它仅是针对受害人在住院期间而言,其主要证据包括住院费收据、出院小结和住院病历。

  5、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只要具有死亡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殡葬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三者之一项即可,并提供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的相关统计数据。

  6、残疾赔偿金。它是受害人因劳动能力的丧失致使需给予收入的减少。其证据包括:法医鉴定结论、法医鉴定费收据。

  7、残疾用具费。它是受害人因伤致残需配置残疾用具所花去的费用。其证据应当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受害人需要残疾辅助器具的证明;国产普及型器具的价格标准;配置机构出具的更换周期和维护费用的证明。

  8、被扶养人生活费。其证据包括扶养人、被扶养人身份证明及家庭情况证明,包括被扶养人有无生活来源。

  9、后续治疗费。通常依据法医鉴定结论并参考病例证明。

  10、营养费。主要是医疗机构开出的诊断证明,并应在诊断证明中注明加强营养。

  11、住宿费。其证据表现为住宿费收据,据实结算。

  12、交通费。它是受害人及其必要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事而支出的必要的车、船费。通常就是交通票据。

  13、法医鉴定费。它是受害人在法医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或者伤残鉴定而用去的费用。有医院病力、诊断证明书、法医鉴定书即可相互印证。

  14、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和身份权受到不法侵害、遭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关于具体的赔偿数额,法律对此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涉及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5、财产损失。它是因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财物所收到的损失,通常为财物受损的评估报告(如:价格部门的鉴定结论)和修车发票。

  三、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下列要素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发生。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有事态发生。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

  (5)造成事态的原因是人为的。是指发生事态是由于事故当事者(肇事者)的过错或者意外行为所致。如果是由于人无法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均不属于交通事故;

  (6)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7)当事人心理状态是过失或有其他意外因素。若当事人心理状态处于故意,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交通事故索赔需要什么证据的相关内容。既然是索赔的话,找到以前的相关的协议书或者是合同,拿过来便可以当作是一份有力地证据。其次电话录音、行车记录仪的监控视屏等等是都可以成为相关证据的。

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是指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时所应承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内容,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多渠道化解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为有效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双方矛盾易激化、赔偿款难以兑现等问题,近年来,各省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坚持专业化、便民化、快速化,提升审判质效,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尤其是受害人合法权益。

  一是设立专业组织。成立专门审判法庭,选配专人办理。kk律师网

  二是开辟快速通道。对确有困难的受害人,落实的司法救助措施,加大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深入开展巡回审判,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及时依据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予以判决,并即时送达当事人。

  三是加大调解力度。向市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派驻专人办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加强对受害人的法律释明,吸收行业调解员、基层工作者等公民参与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

  二、交通事故的赔偿原则

  (一)全部赔偿原则。

  全部赔偿原则是指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按照交通事故责任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全部予以赔偿,也就是赔偿实际造成的损失。

  1、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全部按责任比例确定的数额赔偿。

  2、全部赔偿包括赔偿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交通事故造成的财产直接损失是现有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失是指因为交通事故而失去的可得利益,如因为交通事故使营运车辆造成停运的,应该赔偿其停运损失。全部赔偿原则要求不仅赔偿直接损失,对造成的间接损失也要赔偿。

  3、全部赔偿原则不仅要对直接受害人全部赔偿,对间接受害人也要全部赔偿。间接受害人指交通事故致人伤亡依靠受害人抚养的近亲属,其生活来源丧失的,要依法对被抚养人承担全部赔偿。

  4、全部赔偿应当包括对受害当事人为恢复权利,减少损失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承担.如对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的承担。

  5、全部赔偿原则不仅包括赔偿财产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还有精神损害赔偿。

  6、全部赔偿原则赔偿的是合理的损失,不合理的损失,借故增加的开支,不予赔偿。

  (二)、财产赔偿的原则。

  因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还是精神损害均以财产赔偿作为基本方法。

  1、对于财产的损失,只能用财产的方式进行赔偿。

  2、对于人身伤害也以财产的方式予以赔偿。对于人身伤害造成的死亡、致伤、致残,应以财产的方式补偿因医治伤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损失多少财产就补偿多少。人身伤害引起的痛苦,应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方法,以财产予以赔偿。

  3、对于精神损害的赔偿,也以财产的方式予以赔偿。

  确认财产赔偿原则,就是明确交通事故造成的一切损失,都以财产方式予以赔偿,以补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

  (三)、机动车方负无过错赔偿 。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这是我国民事立法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条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上述规定就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赔偿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切实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做为高速运输工具的机动车,在运行中造成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损害的.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即使机动车方无过错,在交通事故中体现为机动车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也要负损害赔偿责任。

  我国民法对机动车无过错赔偿额未作具体规定,根据交通法的规定,机动车一方造成非机动车,行人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无过错的,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肇事车辆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肇事车辆按照相当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先行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中履行了交通安全注意义务并已经采取了适当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处置措施,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额度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一方有过错的,按照过错程度承担赔偿责任。上海市针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交通事故的不同情形,相应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的比例。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以后的赔偿问题是统一参考人身事故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的。但是,全国各地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绝不可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以后了解交通事故的索赔方面的知识的话,应该是着重的了解一下交通事故后会产生的赔偿项目,每一种不同的赔偿项目都有着相应的计算准则,而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及计算公式

  1、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2、残疾辅助器具费=适用普通器具的合理费用

  3、丧葬费=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4、被扶养人生活费=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人均年消费性支出×抚养年限

  5、住院伙食补助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天)×住院天数

  6、医疗费赔偿金=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7、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8、护理费=交通事故发生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天数

  9、死亡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20年

  10、交通费=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

  11、住宿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住宿标准×住宿时间

  12、直接财产损失费=受损坏的财产的直接损失(需鉴定)

  13、车辆停运损失费=车辆停运期间实际发生的损失(需鉴定)

  14、精神损害费=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原则上以构成伤残为基础)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法律知识。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对受害者的一种补偿,如果发生纠纷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kk律师网:www.kklvsh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交通事故索赔需要什么证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