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16:45:55 | kk律师网
法律主观:
我看了你在王常青律师的回答中,追加了相邻权,可知你对相邻权,有一定的了解。相邻权是保证生活和居住的需要,且是无偿的。若你所在的道路是,必须的,可以自由通行。但对于,你的工程建设施工,法律上并相适应的规定,但可以借鉴相邻权,即你可以通行,但因为工程施工,可能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影响,法院估计会结合地役权,要求你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九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法律分析
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本条是关于相邻关系中通行权的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原则上有权禁止他人进入其土地,但他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或进入其土地,不动产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必须为相邻“袋地”的权利人提供通行便利。“袋地”是指土地被他人土地包围,与公路没有适宜的联络,致使不能正常使用的,土地权利人可以通行周围的土地以到达公路。但应选择损害最小的处所及方法通行,仍有损害的,应支付赔偿金。袋地的形成如是因土地的分割或者一部的让与而致不通公路时,袋地的权利人只能通行受让人或者让与人的土地,而且无需支付偿金,第二,依当地习惯,许可他人进入其未设围障的土地刈取杂草,采集枯枝、枯干,采集野生植物,或放牧牲畜等。第三,他人物品或者动物偶然失落于其土地时,应允许他人进入其土地取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九十条 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对相邻权利人的相关内容。
法律主观:
一、民法典对相邻权的规定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二百八十九条【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二百九十条【 用水、排水相邻关系 】不动产权利人 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条【通行相邻关系】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二条【相邻土地的利用】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三条【 相邻通风、采光和日照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二百九十四条【相邻不动产之间不可量物侵害】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二百九十五条【维护相邻不动产安全】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二百九十六条【使用相邻不动产避免造成损害】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二、相邻关系中较常行使的权利包括
土地或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相邻各方享有通行的权利,土地或建筑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不得阻止或堵塞;相邻一方因建筑施工、铺路架线必须临时占用他方土地的,他方应予以方便,但施工方应合理使用,完工后恢复原状,造成损失要给予补偿。
对自然流水,相邻各方都有权使用,不得擅自堵塞或排放;相邻一方必须通过另一方土地排水的,另一方应当允许,但使用者应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给予对方损失补偿。
在建房挖沟时,应当与邻人房屋等不动产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影响邻人房基,不得将屋檐水或流水泻入邻人的土地或房屋,也不得影响他人通风、采光或生活;相邻一方所有的竹木根枝越界影响他人房屋的通风、采光、建筑物牢固及正常使用的,他方有权责令其截除根枝或伐去竹木,已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三、在相邻权中财产利益属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它为不动产利用的实现提供方便,可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2、它本身有时则涉及到对相邻不动产的使用如利用相邻土地通行,或限制相邻不动产的特定使用如禁止邻人在院里堆放危险物品等,这些不管从积极意义还是从消极意义上讲都涉及到相邻不动产的经济价值的发挥
3、从它对相邻利益的实现手段上看,不管是经济价值受损还是人格利益受损,又多通过物质性损害赔偿而实现。这是因为相邻权中的人格利益不涉及对名誉、荣誉等社会性人格的评价,而只表现出对人的身体、生活健康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只能通过财产性手段进行补救,所以相邻权是兼具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而最终又归结为通过物质性手段来实现该利益的权利。这种物质性手段是相邻权在法律中地位的体现,故相邻权在法律中主要为物权性或者说是财产性权利,尽管它保护的有时是财产利益或者是人格利益。这样把相邻权定性为从属性物权也就不难理解了。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kk律师网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九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民法典的权利分则中各种权利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权利分则中各种权利包括:1、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2、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3、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
根据民法典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什么的权利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法律分析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中,处分是所有权的核心权利。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
民法典合并了哪几部法律民法典一共合并了《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共九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民法典合并了九部法律。每个人的每项权利在每时每刻都受到民法的保护,出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供用电合同中,用电人法律主观:供用水、气、热力合同,与供用电合同一样,都是一种持续供给合同。合同的标的,即水、气、热力,既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供应方都是特殊主体,只能是依法取得特定营业资格的供应企业。其合同都是供应人向使用人供应水、气或者热力,使用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关系都是一种买卖关系。由于供用水、气、热力合同与供用电合同有许
民法典规定的新兴权利有哪些民法典规定的新兴权利有居住权。居住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新增的用益物权的种类。居住权是指权利人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或遗嘱,在他人享有所有权的住宅之上设立的占有、使用该住宅的权利。居住权作为用益物权具有特殊性,即居住权人对于权利客体即住宅只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不享有收益的权利,不能以此进行出租等营利活动。居住权的设立目的是满足生活
民法典居住权规定法律主观:一、民法典对居住权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二、居住权属于什么权居住权是特定的公民在自己依法占有的房屋内因居住和生活而享有的并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使用房屋的权利。居住权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居住权作为一种独立的用益权
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民法典的一部分,在总则篇、物权篇、人格权编、侵权责任编等几方面都有相关规定。《民法典》从多角度多层次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更细分了具体保护的内容和侵权的处罚方式。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怎样的《民法典》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民法典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犯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
民法典继承权的规定民法典继承权的规定为自然人死亡后其财产的继承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继承权的规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自然人死亡后其财产如何被继承的一系列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旨在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家庭和谐。一、继承权的主体与客体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权的主体为自然人,即死者的合法继承人。而继承权的客体则是死者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以及其
2024-06-10 02:58:19
2024-06-22 13:06:34
2024-06-18 09:47:30
2024-05-14 04:37:34
2024-05-15 16:45:55
2024-06-16 1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