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07:42:16 | kk律师网
轻微的交通事故一般可以协商解决,但是如果事故对受害人造成了人身伤害,就比较容易产生纠纷,这时候往往需要交警来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很多时候,受害人的伤势需要治疗比较久,可能还会面临第二次手术之类的,后续治疗的赔偿也容易产生纠纷,那么交通事故能否二次理赔?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根据目前司法实践,法院一般要求实际发生后再另行主张。如果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出具证明或是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论的,法院可以在审理时可以予以采信。一般而言,医院出具的证明往往比鉴定机构鉴定的数额要高,所以受害人在出院时最还能让医生出具二次手术费和后续治疗费的证明。如果医院不给出具证明的,可以进行二次诉讼,诉讼时以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为准。
2、交通事故二次手术费诉讼时效。从损失确定之日起算,也存在问题,就是后续治疗。很多情况受害人的伤势不是一次手术治疗能够治好的,还必需进行二次手术(如取内固定的钢钉、螺丝等)。二次手术距第一次治疗的时间一般都很长,半年、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都有。二次手术,必然要发生费用,也就是后续治疗费,这肯定应该也是受害人的损失,后续治疗费发生后,这时受害人的全部损失才确定下来,如果交通事故后续治疗费用赔偿诉讼时效从此时才起算,可能距事故发生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距受害人治疗终结可能也时间不短了,这显然失去了诉讼时效法律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交通事故理赔一方不来时你可以先到交通部门,让交警出面为你们主持调解,若对方还是拒绝调解,你可以拿上事故责任认定书、治疗所花费的所有发票单据去法院起诉,对方有保险的,可以连保险公司一起作为共同被告起诉。若是在治疗过程中没钱救治,可以先起诉申请先予执行或者申请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另外,目前很多律师事务所在处理交通事故的案件中,会有先垫付后收费的服务方式,所以也可以向提供该服务的律所询问情况,律所需要了解案件情况而决定。
1、告知道路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2、听取当事人各方的请求;
3、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事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4、计算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各方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比例,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执行,财产损失的修复费用、折价赔偿费用按照实际价值或者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计算;
5、确定赔偿履行方式及期限。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交通事故能否二次理赔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文中可知,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受到伤害,是可以申请二次理赔的,大家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向肇事方索取相关赔偿,如果对方不赔偿,可以提起诉讼。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开车出行的人都知道,发生交通事故是很常见的,大部分车主除了购买交强险,还会购买一些商业保险,在发生事故之后,可以按照规定向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在出险的时候,是有一定流程的,尤其是在外地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相关流程,那么异地发生交通事故怎么索赔?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及时进行出险通知。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采取合理的、必要的施救和保护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并在保险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拨打电话报案。如果委托他人代为报案,报案人还应携带身份证及被保险人出具的代为报案委托书。
2、协助查勘。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应当积极协助保险人进行现场查勘。
3、会同检验,确定损失。因保险事故损坏的财产,应当尽量修复,修理前应当会同保险人检验,协商确定修理项目、方式和费用。否则,保险人有权重新核定或拒绝赔偿。
4、提供有关证明和资料。被保险人索赔时,应当提供保险单、损失清单、有关费用单据、保险车辆行驶证和发生事故时驾驶人员的驾驶证,并提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法院等机构出具的事故证明、有关的法律文书及其他证明。
5、引起与保险赔偿有关的仲裁或者诉讼时,被保险人应当及时书面通知保险人。kk律师网
一般来说,汽车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大部分都能够得到保险赔偿。而异地出险时,很多车主因为时间等关系,离开了现场导致不能索赔,所以第一要做的是一定不能移动车辆,并马上向保险公司报案。
(1)如果是多方事故,而且交警判定是对方的事故责任。那么最好到当地取进行事故维修,并要求对方一起到维修厂支付修理费,将维修发票交给对方就好了,自己则开车走人。
(2)如果是多方事故,而且交警判定双方都有事故责任。那么最好还是去进行事故维修,避免来回折腾,跑交警,支付修理费,取修理发票等。
现在保险公司一般都还不能够实现通保通赔,所以还是要把索赔单证带回到投保所在地的公司去交索赔资料。那么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事故的情况收集齐全该要的索赔单证,否则到时还得回到异地去补,那可麻烦了。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基本按照就近原则进行理赔。简单地说,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与距离车主最近的分支机构联系,该机构在接到通知后会到现场帮助您进行事故处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规模越大的保险公司在异地理赔时的优势越明显。经常驾车出差的朋友在购买车险时,应该把这点考虑进去。
异地出险后的定损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就地定损是异地出险车辆较为常见的定损方式,但如果碰上节假日,保险公司定损人手不足,部分车主不选择耐心等待,而是选择回到保单所在地后再定损。这种情况,必须事先报案并征得保险公司的同意,否则很可能被保险公司视为错过报案期限处理。此外,并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都能采取这种定损方式,若事故损失较大或发生人员伤亡,车辆必须在当地完成查勘。
如选择在出险地领取赔款,必须属于快速理赔范围。而绝大多数车主会选择回保单所在地再领取,一般需凭借理赔材料到保险公司索赔。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异地发生交通事故怎么索赔等知识,通过文中可知,当在外地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进行出险通知,拨打保险电话报案,并协助保险公司的人员进行勘察,按照规定提供保单等资料,以免耽误理赔。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kk律师网:www.kklvshi.com交通事故发生长时间不索赔如何处理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有一方不去处理,事情就会变得复杂,通常都认为交通事故中是肇事方不作为,不像赔偿,其实,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是受害方不索赔而对肇事方带来了麻烦。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交通事故发生长时间不索赔如何处理?交通事故发生后多长时间伤者不索要赔偿将作废。 一、交通事故发生长时间不索赔如何处理 以保险合同为由,起诉保
公车发生交通事故,单位理赔吗 公车发生交通事故,单位理赔的,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造成他人损害的,用人单位需承担责任,如果该事故是因公务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引起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向其追偿。一、公车发生交通事故,单位理赔吗公车发生交通事故,单位是理赔的。公务用车发生交通事故,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公务人员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其事后追偿。公务用车
交通事故能否二次理赔 轻微的交通事故一般可以协商解决,但是如果事故对受害人造成了人身伤害,就比较容易产生纠纷,这时候往往需要交警来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很多时候,受害人的伤势需要治疗比较久,可能还会面临第二次手术之类的,后续治疗的赔偿也容易产生纠纷,那么交通事故能否二次理赔?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交通事故能否二次理赔 1、根据目前司法实践
交通事故索赔技巧 交通事故会给当事人双方都带来一定的损害或是身体上的折磨,在事故发生之后,双方也会对赔偿的问题进行沟通,但有时候会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需要通过法律来解决。那么,交通事故索赔技巧是怎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明确能否作为交通事故索赔 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希望进行交通事故索赔之前,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发生的与车辆相关的事故是否是交通事故,这是索赔
交通事故误工费怎么算?这些人可以索要误工费吗? 交通事故误工费,每个受害者都可以索要吗?比如普通劳动者、打散工的农民工、网约车司机、无业人员、已经退休的劳动者等,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索要误工费的?交通事故误工费需要什么证明?我们怎么计算交通事故误工费?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将为您一一介绍。 一、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索要误工费? 1、交通事故中造成人身损
交通事故索赔有效期限 一、交通事故索赔有效期限交通事故索赔有效期限为三年。法律快车提醒您,交通事故人伤理赔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民事诉讼时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算。如果受害人向侵权者主张权利,则时效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
上下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可获得双重赔偿 在交通事故导致职工工伤的情况下,对于肇事司机的赔偿与工伤赔偿,工伤职工是只能选择其一,还是可以同时获得双重赔偿。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工伤赔偿和交通肇事是否可双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的规定,当工伤与交通事故发生竞合时,伤者是可以既享受工伤待遇又向
深圳交通事故索赔要什么材料 如果在深圳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拿什么资料去索赔?交通事故车辆理赔程序是怎样的?才不至于盲目,更好地避开一些车险理赔的误区?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关于深圳交通事故索赔要什么材料的内容,希望小编提供的内容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深圳交通事故索赔要什么材料 1、保险单凭证 它是用来证明被保险人享有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的权利,同时也证明保险公司
2024-06-10 02:58:19
2024-06-18 09:47:30
2024-06-22 13:06:34
2024-05-14 04:37:34
2024-06-14 21:21:53
2024-05-15 16: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