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正文

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

2024-04-27 12:18:34 | kk律师网

今天KK律师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

民法典已定!丈母娘可能有新要求:登记居住权

你的房子可能增加一项物权了。

民法典草案已经进入最后的审议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草案物权编新增了一个叫“居住权”的用益物权。

那么,居住权是什么?这个变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以房养老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但在实施中,有的老人不免会担心:“房子抵押出去了,不让我住了怎么办?”5月24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或许能打消老人的这种顾虑,因为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章节——居住权。只要老人签订了居住权合同,那在房子中居住的权利,就会受到法律保护。

这一规定,对于日后购买 二手房 的市民,也得引起注意,因为购房时不仅需要查询房屋的权属、司法查封、设立抵押等情况,还应注意查询房屋是否登记有居住权。

“老人子女与保姆争房”或有新版本

作为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的一大亮点,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专章规定居住权,明确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同时,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草案明确,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

根据这些规定,生活中并不少见的“老人子女与保姆争夺 房产 ”案例,可能会出现另一个版本。湖南工商大学法学教授杨峥嵘,通过设立特殊场景的方式,进行了解释:一个老人被保姆照顾了很久的时间,老人去世前,希望通过合同或者遗嘱的方式,让保姆可以继续在房子里居住,但老人的子女对此可能会有意见,那么或许就会出现子女与保姆对簿公堂的情况,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有了居住权的规定后,老人可能会去登记机构为保姆登记居住权,那老人的子女或房子的所有权者都不能赶走保姆。”

居住权的出台释放了制度红利

“居住权是一个新增的物权,也是一个典型的物权,能写入民法典草案,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认为,居住权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释放了制度性红利。

他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打比方:有一个长沙的老人,拥有一套价值百万的房子,退休金不高,儿女不在身边,还要吃药看病等,那生活可能就会非常拮据。居住权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个困境。老人可以把房子卖掉或者抵押掉,但需要设立居住权——有生之年要让自己无偿居住。这样,老人就可以得到100万元,还能安心住在房子里。“居住权,扩大了一个老人的生活空间,未来还可能打通养老产业、 房地产 的产业空间,甚至催生新的养老模式。比如养老机构或房屋不动产交易机构,可以以当下的估值买入,获得所有权,但居住权仍属于原房主,原房主过世后再把房子卖出去。”

杨峥嵘认为,居住权的规定,对于公 租房 、廉租房的承租人,是一大利好。

他说:“公租房、廉租房的承租人,属于低收入者,他们是通过租赁合同的形式来保障居住权益,难免会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如果通过居住权来保障他们的居住权益,可以给他们更多安全感。”

袁爱平也认为,对于解决社会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问题,居住权的出现,意义很大。作为一项新出现的权利,有关居住权的配套自然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完善。“尤其是和政府保障有关的制度,需要尽快出台。”袁爱平说。

以后买二手房得查询居住权情况

民法典草案增加居住权规定,将对房屋的使用权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房屋交易又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表示,新增居住权的用益物权,实际上是把居住权和所有权分开,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屋,其自由处置受到限制,在房屋交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因为即使是房屋能够过户,但如果合同约定的居住时间还在持续,依然需要保障居住权人的权益。作为购房者,如果房子是用来自住,一般也不会考虑此类房子。

设立居住权首先需要房屋所有权人与居住权人书面约定居住的条件、要求和期限,而后到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人的身份没有限制,可以是父母配偶也可以是子女、甚至还可以是保姆,且原则上居住权应该无偿设立。登记完成后居住权设立,居住权人根据合同约定对该住宅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能在约定的时间内一直住在里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房屋的收益权和处分权仍然属于房屋所有权人。虽然居住权并未限制房屋所有人对房屋进行出售、抵押,如果该房屋设立有居住权,即使房屋所有权人转让房屋,享有居住权的一方依然能根据合同,在约定期限内继续居住,所以设有居住权的房屋流通价值不可避免地被降低。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罗淇予提醒购房者,以后买卖二手房时,不仅需要查询房屋的权属、司法查封、设立抵押等情况,还应注意查询房屋是否登记居住权。

然而,湖南新环境房地产经纪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明宾对此持有不同观点。

“设立居住权根本上是为保障家庭成员的居住需求,如果有转让需求的,需先解决现有居住权人的住房需求。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保障性权利。从整体市场而言,对房屋交易影响有限。”明宾如是说。

焦点

登记居住权的房子能不能照常抵押

已经抵押的房子,还能不能登记他人居住权?登记他人居住权的房子,能不能照常抵押?

中国社科院民法典编纂工作组秘书长谢鸿飞表示,依据物权法,保护谁取决于权利成立的时间先后。若先有登记居住权,再抵押房屋,是可行的。但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抵押人还不起银行欠债,此时银行在收回房子时,同样得考虑居住权人的权利,因此银行在面对此类房产时可能会谨慎为之。若先有抵押,再登记居住权,那居住权人的权利则低于抵押人的权利。

如果把房子过户给了子女,同时为自己设立了居住权,居住权可以保障终生居住吗?如果子女把房子租出去了,自己会被租客赶出来吗?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郭韧律师认为,可以。居住权的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由设定,可以为其设定一个固定的期限,也可以设定为终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居住权即告消灭。此外,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子原则上不得出租,除非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另外,居住权规定在民法典物权编的用益物权之章,也就是说居住权人对标的房屋享有物权效力,而租赁是债权关系,物权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因此,承租人无权干涉居住权人行使权利。

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

以后买二手房得查询居住权情况 民法典草案增加居住权规定

你的房子可能增加一项物权了。

民法典草案已经进入最后的审议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草案物权编新增了一个叫 " 居住权 " 的用益物权。

那么,居住权是什么?这个变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以房养老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但在实施中,有的老人不免会担心:" 房子抵押出去了,不让我住了怎么办?"5 月 24 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或许能打消老人的这种顾虑,因为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章节——居住权。只要老人签订了居住权合同,那在房子中居住的权利,就会受到法律保护。

这一规定,对于日后购买 二手房 的市民,也得引起注意,因为 购房 时不仅需要查询房屋的权属、司法查封、设立抵押等情况,还应注意查询房屋是否登记有居住权。

" 老人子女与保姆争房 " 或有新版本

作为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的一大亮点,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专章规定居住权,明确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 住宅 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同时,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草案明确,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

根据这些规定,生活中并不少见的 " 老人子女与保姆争夺 房产 " 案例,可能会出现另一个版本。湖南工商大学法学教授杨峥嵘,通过设立特殊场景的方式,进行了解释:一个老人被保姆照顾了很久的时间,老人去世前,希望通过合同或者遗嘱的方式,让保姆可以继续在房子里居住,但老人的子女对此可能会有意见,那么或许就会出现子女与保姆对簿公堂的情况,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有了居住权的规定后,老人可能会去登记机构为保姆登记居住权,那老人的子女或房子的所有权者都不能赶走保姆。"

居住权的出台释放了制度红利

" 居住权是一个新增的物权,也是一个典型的物权,能写入民法典草案,是很大的一个进步。"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认为,居住权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释放了制度性红利。

他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打比方:有一个长沙的老人,拥有一套价值百万的房子,退休金不高,儿女不在身边,还要吃药看病等,那生活可能就会非常拮据。居住权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个困境。老人可以把房子卖掉或者抵押掉,但需要设立居住权——有生之年要让自己无偿居住。这样,老人就可以得到 100 万元,还能安心住在房子里。" 居住权,扩大了一个老人的生活空间,未来还可能打通养老产业、 房地产 的产业空间,甚至催生新的养老模式。比如养老机构或房屋不动产交易机构,可以以当下的估值买入,获得所有权,但居住权仍属于原房主,原房主过世后再把房子卖出去。"

杨峥嵘认为,居住权的规定,对于公 租房 、廉租房的承租人,是一大利好。

他说:" 公租房、廉租房的承租人,属于低收入者,他们是通过租赁合同的形式来保障居住权益,难免会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如果通过居住权来保障他们的居住权益,可以给他们更多安全感。"

袁爱平也认为,对于解决社会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问题,居住权的出现,意义很大。作为一项新出现的权利,有关居住权的配套自然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完善。" 尤其是和政府保障有关的制度,需要尽快出台。" 袁爱平说。

以后买二手房得查询居住权情况

民法典草案增加居住权规定,将对房屋的使用权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房屋交易又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表示,新增居住权的用益物权,实际上是把居住权和所有权分开,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屋,其自由处置受到限制,在房屋交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因为即使是房屋能够过户,但如果合同约定的居住时间还在持续,依然需要保障居住权人的权益。作为购房者,如果房子是用来自住,一般也不会考虑此类房子。

设立居住权首先需要房屋所有权人与居住权人书面约定居住的条件、要求和期限,而后到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人的身份没有限制,可以是父母配偶也可以是子女、甚至还可以是保姆,且原则上居住权应该无偿设立。登记完成后居住权设立,居住权人根据合同约定对该住宅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能在约定的时间内一直住在里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房屋的收益权和处分权仍然属于房屋所有权人。虽然居住权并未限制房屋所有人对房屋进行出售、抵押,如果该房屋设立有居住权,即使房屋所有权人转让房屋,享有居住权的一方依然能根据合同,在约定期限内继续居住,所以设有居住权的房屋流通价值不可避免地被降低。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罗淇予提醒购房者,以后买卖二手房时,不仅需要查询房屋的权属、司法查封、设立抵押等情况,还应注意查询房屋是否登记居住权。

然而,湖南新环境房地产经纪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明宾对此持有不同观点。

" 设立居住权根本上是为保障家庭成员的居住需求,如果有转让需求的,需先解决现有居住权人的住房需求。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保障性权利。从整体市场而言,对房屋交易影响有限。" 明宾如是说。

焦点

登记居住权的房子能不能照常抵押

已经抵押的房子,还能不能登记他人居住权?登记他人居住权的房子,能不能照常抵押?

中国社科院民法典编纂工作组秘书长谢鸿飞表示,依据物权法,保护谁取决于权利成立的时间先后。若先有登记居住权,再抵押房屋,是可行的。但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抵押人还不起银行欠债,此时银行在收回房子时,同样得考虑居住权人的权利,因此银行在面对此类房产时可能会谨慎为之。若先有抵押,再登记居住权,那居住权人的权利则低于抵押人的权利。

如果把房子过户给了子女,同时为自己设立了居住权,居住权可以保障终生居住吗?如果子女把房子租出去了,自己会被租客赶出来吗?

北京盈科 ( 上海 ) 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郭韧律师认为,可以。居住权的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由设定,可以为其设定一个固定的期限,也可以设定为终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居住权即告消灭。此外,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子原则上不得出租,除非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另外,居住权规定在民法典物权编的用益物权之章,也就是说居住权人对标的房屋享有物权效力,而租赁是债权关系,物权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因此,承租人无权干涉居住权人行使权利。kk律师网

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

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的相关内容。

买期房难得等?那就只能买 二手房 了。进入最后的审议阶段的民法典草案物权编新增了一个叫“居住权”的用益物权词,“居住权”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一起来了解下。

“买房养老”基本上是热议词,在实施中,有的老人不免会担心:" 房子抵押出去了,不让我住了怎么办?"5 月 24 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或许能打消老人的这种顾虑,因为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章节——居住权。只要老人签订了居住权合同,那在房子中居住的权利,就会受到法律保护。

这一规定,对于日后购买二手房的市民,也得引起注意,因为购房时不仅需要查询房屋的权属、司法查封、设立抵押等情况,还应注意查询房屋是否登记有居住权。

“老人子女与保姆争房”或有新版本

作为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的一大亮点,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专章规定居住权,明确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同时,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草案明确,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

根据这些规定,生活中并不少见的 " 老人子女与保姆争夺 房产 " 案例,可能会出现另一个版本。湖南工商大学法学教授杨峥嵘,通过设立特殊场景的方式,进行了解释:一个老人被保姆照顾了很久的时间,老人去世前,希望通过合同或者遗嘱的方式,让保姆可以继续在房子里居住,但老人的子女对此可能会有意见,那么或许就会出现子女与保姆对簿公堂的情况,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有了居住权的规定后,老人可能会去登记机构为保姆登记居住权,那老人的子女或房子的所有权者都不能赶走保姆。"

居住权的出台释放了制度红利

居住权是一个新增的物权,也是一个典型的物权,能写入民法典草案,是很大的一个进步。"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认为,居住权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释放了制度性红利。

他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打比方:有一个长沙的老人,拥有一套价值百万的房子,退休金不高,儿女不在身边,还要吃药看病等,那生活可能就会非常拮据。居住权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个困境。老人可以把房子卖掉或者抵押掉,但需要设立居住权——有生之年要让自己无偿居住。这样,老人就可以得到 100 万元,还能安心住在房子里。" 居住权,扩大了一个老人的生活空间,未来还可能打通养老产业、 房地产 的产业空间,甚至催生新的养老模式。比如养老机构或房屋不动产交易机构,可以以当下的估值买入,获得所有权,但居住权仍属于原房主,原房主过世后再把房子卖出去。"

杨峥嵘认为,居住权的规定,对于公 租房 、廉租房的承租人,是一大利好。

他说:" 公租房、廉租房的承租人,属于低收入者,他们是通过租赁合同的形式来保障居住权益,难免会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如果通过居住权来保障他们的居住权益,可以给他们更多安全感。"

袁爱平也认为,对于解决社会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问题,居住权的出现,意义很大。作为一项新出现的权利,有关居住权的配套自然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完善。" 尤其是和政府保障有关的制度,需要尽快出台。" 袁爱平说。

以后买二手房得查询居住权情况

民法典草案增加居住权规定,将对房屋的使用权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房屋交易又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表示,新增居住权的用益物权,实际上是把居住权和所有权分开,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屋,其自由处置受到限制,在房屋交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因为即使是房屋能够过户,但如果合同约定的居住时间还在持续,依然需要保障居住权人的权益。作为购房者,如果房子是用来自住,一般也不会考虑此类房子。

设立居住权首先需要房屋所有权人与居住权人书面约定居住的条件、要求和期限,而后到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人的身份没有限制,可以是父母配偶也可以是子女、甚至还可以是保姆,且原则上居住权应该无偿设立。登记完成后居住权设立,居住权人根据合同约定对该住宅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能在约定的时间内一直住在里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房屋的收益权和处分权仍然属于房屋所有权人。虽然居住权并未限制房屋所有人对房屋进行出售、抵押,如果该房屋设立有居住权,即使房屋所有权人转让房屋,享有居住权的一方依然能根据合同,在约定期限内继续居住,所以设有居住权的房屋流通价值不可避免地被降低。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罗淇予提醒购房者,以后买卖二手房时,不仅需要查询房屋的权属、司法查封、设立抵押等情况,还应注意查询房屋是否登记居住权。

然而,湖南新环境房地产经纪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明宾对此持有不同观点。

“设立居住权根本上是为保障家庭成员的居住需求,如果有转让需求的,需先解决现有居住权人的住房需求。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保障性权利。从整体市场而言,对房屋交易影响有限。”明宾如是说。

登记居住权的房子能不能照常抵押

已经抵押的房子,还能不能登记他人居住权?登记他人居住权的房子,能不能照常抵押?

中国社科院民法典编纂工作组秘书长谢鸿飞表示,依据物权法,保护谁取决于权利成立的时间先后。若先有登记居住权,再抵押房屋,是可行的。但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抵押人还不起银行欠债,此时银行在收回房子时,同样得考虑居住权人的权利,因此银行在面对此类房产时可能会谨慎为之。若先有抵押,再登记居住权,那居住权人的权利则低于抵押人的权利。

如果把房子过户给了子女,同时为自己设立了居住权,居住权可以保障终生居住吗?如果子女把房子租出去了,自己会被租客赶出来吗?

北京盈科 ( 上海 ) 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郭韧律师认为,可以。居住权的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由设定,可以为其设定一个固定的期限,也可以设定为终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居住权即告消灭。此外,设立了居住权的房子原则上不得出租,除非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另外,居住权规定在民法典物权编的用益物权之章,也就是说居住权人对标的房屋享有物权效力,而租赁是债权关系,物权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因此,承租人无权干涉居住权人行使权利。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政策法规的消息,敬请关注 常德 楼盘 网。

常德中南春溪集

在售

参考价格: 参考均价 8218 元/㎡

楼盘地址: 常德大道与荷花路交汇处

楼盘电话: 400-818-0066 转 067973

以上就是KK律师网整理的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KK律师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kk律师网:www.kklvsh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买二手房要注意什么?民法典草案新规定来了”相关推荐
新民法典关于一房二卖 民法典关于买卖合同的法律规定
新民法典关于一房二卖 民法典关于买卖合同的法律规定

新民法典关于一房二卖新民法典对于一房二卖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一、一房二卖的概念及危害一房二卖,顾名思义,即同一套房屋被卖家先后出售给两个或以上的买家。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和不良社会影响。二、新民法典关于一房二卖的规定新民法典针对一房二卖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规

2024-05-24 03:58:27
民法典规定了什么
民法典规定了什么

民法典规定了什么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

2024-06-12 03:36:28
民法典(草案)全文正式公布+征求意见,第1260条意味着什么
民法典(草案)全文正式公布+征求意见,第1260条意味着什么

民法典关于侵犯肖像权的规定民法典关于侵犯肖像权的规定是什么民法典对侵犯肖像权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营利性使用、丑化、污损、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民法典对侵犯肖像权的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2、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3、不得丑化、

2024-04-28 01:14:10
民法典关于房屋买卖定金的规定(定金和预付款的区别民法典)
民法典关于房屋买卖定金的规定(定金和预付款的区别民法典)

民法典关于房屋买卖定金的规定民法典关于房屋买卖定金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合法的定金条款或定金合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双方关于定金的约定必须订立合同且采取书面形式

2024-05-19 17:49:14
民法典第1254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民法典第1254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民法典第1254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

2024-05-15 12:03:10
大清明律草案仿照哪国的什么法典
大清明律草案仿照哪国的什么法典

大清明律草案仿照哪国的什么法典大清明律草案仿照哪国的日、德、瑞士民法典为参照,体例结构取自德国民法典一、扩展资料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法编纂。其始议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命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拟制定刑律民律。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修订法律馆,专门负责拟订各项法律和专门法典,删订旧有法律、章程。改律之初,以刑法为切要。民事立法

2024-06-08 18:17:44
民法典规定二次改名 民法典离异改名
民法典规定二次改名 民法典离异改名

民法典规定二次改名民法典对孩子二次改名的规定是必须要由父母双方协商一致,特别是在离婚以后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利去擅自更改孩子的姓名。要更改孩子姓名的大多数都是父母离异,自己在有孩子抚养权的情况下想要到派出所改姓名,那么公安机关需要当事人出具另一方同意的证明材料才会办理。公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办理名字变更登记:1、在同一单位(学校)或者近亲属中名字相同的;2、未成年人因父母离异

2024-06-25 01:32:53
民法典500条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500条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500条规定是什么我国民法典第五百条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出于某种非法的目的,以违背诚信原则、假借订立合同恶意磋商、故意隐瞒合同重要事实、提供虚假情况等方式故意签订无法履行或根本不准备履行的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

2024-06-19 19: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