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08:19:19 | kk律师网
民法典规定,若人因灾难等意外失踪,经过一定时间未能查明下落,或者一方长期与另一方失去联系,可以宣告死亡。死亡宣告书应当提交人民法院审查核准,依法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个人因灾难、意外或其他原因失踪,并经过一定时间不能查明下落时,其家属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此人死亡,以保护当事人权益。根据具体情况,法院会根据相关证据进行审查,确定是否达到宣告死亡的条件。若法律程序符合要求,则法院会出具死亡宣告书,并宣告此人已死亡。宣告书需要被提交给户籍所在地或者最后住所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备案,也需要提交给相关单位办理有关手续。值得注意的是,宣告死亡并不意味着失踪人员真正死亡,而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权益问题。如果失踪人员后来又被找到,宣告死亡的效力会被撤销。
如何确定失踪时间? 在申请宣告死亡时,需要提供失踪人员的相关情况和失踪时间(或最后联系时间)。根据民法典规定,若人为非正常原因失踪,则需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1)已经失踪三年以上,或者失踪不满三年但是无法找到下落;(2)失踪时间不满三年,但是已经三年没有和家属或利害关系人联系。如果是因自然灾害导致失踪,则时间要求为一年以上。当事人应当提供相关证据以证明失踪时间。
失踪人员宣告死亡是为了解决当事人权益问题,需要保护合法权益方的利益。在申请宣告死亡时,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以证明失踪时间和失踪原因等细节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三十条 若个人因灾难、意外或者其他原因失踪,并经过一定时间不能查明下落的,其家属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多少年宣告死亡1、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2、与宣告失踪制度的设计目的相比,宣告死亡主要解决失踪人的整个民事法律关系的状态问题,而宣告失踪则主要解决失踪人的财产管理问题。3、故宣告死亡重在保护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宣告失踪则重在保护失踪人的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十八条 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不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关于宣告死亡的顺序的相关内容。
法律主观:
一、《民法典》宣告死亡的相关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
第四十六条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满二年。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请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时间的限制。
第四十七条对同一自然人,有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死亡,有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失踪,符合本法规定的宣告死亡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宣告死亡。
第四十八条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
第四十九条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但是并未死亡的,不影响该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五十条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死亡宣告。
第五十一条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除。死亡宣告被撤销的,婚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但是,其配偶再婚或者向婚姻登记机关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的除外。
第五十二条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不得以未经本人同意为由主张收养行为无效。
第五十三条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依照本法第六编取得其财产的民事主体返还财产;无法返还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当返还财产外,还应当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二、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条件
宣告失踪条件:期间分为权利消灭的期间(诉讼时效、除斥期间)和权利发生的期间(如申请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需要等待的2年或4年的时间)。
宣告死亡条件:下落不明满四年的;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没有音讯的状况。对于在台湾或者在国外,无法正常通讯联系的,不得以下落不明宣告死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没有申请期的限制)。kk律师网
三、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的区别为:宣告失踪需要自然人下落不明达法定期限,而宣告死亡没有这个期限的限制。申请自然人为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没有先后顺序,而申请自然人死亡的利害关系人没有先后顺序。二者的公告期不一样。二者宣布撤销后的效力不一样等等。
公民被宣告死亡的,应发生与公民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即被宣告死亡的公民丧失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能力终止;其原先参加的民事法律关系归于变更或者消灭;其婚姻关系自然解除,其个人合法财产作为遗产按继承程序处理。
宣告失踪的后果是:“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节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失踪人所欠的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为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律客观:
一、民法总则宣告死亡有顺序吗《民法总则》第46、47条关于宣告死亡的规定是没有顺序限制的,也就是取消了《民通意见》第25条的顺序限制。稍做一下解释,由于宣告死亡是保护利害关系人的权益,那么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就应该平等保护,没有顺序之说。二、宣告死亡的效力自然人被宣告死亡应发生与自然死亡相同的效力,即宣告死亡人丧失民事主体资格,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终止,原先参加的民事法律关系归于消灭,婚姻关系自然解除,个人合法财产变为遗产开始继承。宣告死亡确定的死亡日期和自然死亡日期不同时,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其中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当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有人确知他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死亡宣告的撤销产生如下效力:(1)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但是,如果配偶已再婚的,应保护现行婚姻关系。如果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再婚后配偶他方又死亡的,不能自行恢复婚姻关系。(2)被宣告死亡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撤销死亡宣告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3)撤销死亡宣告后,本人可以请求返还财产,但原物已经由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退还。因继承法而取得财产的自然人或组织,应当返还原物或者给予适当补偿。(4)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和孳息以外,还应对给他人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民法典586条解读法律分析: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
民法典关于公章的规定法律分析:1、新公司成立,基本印章(公章、合同章、法人私章、财务章)的刻制,应由指定的印章管理人员负责刻制,交由综合管理部备案,并从刻制之日起执行相关使用条例。2、因业务发展需要申请各职能部门专用章时,由需求部门填写《印章制发申请表》经总经理核准后送交综合管理部刻制,部门章一般为椭圆章。3、任何部门在启用印章前,均需到综合管理部办理领取手续,接受相应的责权告知,签定《印
民法典废掉了九个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健全,这部法律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深远。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民法典颁布实施之后,九部法律同时废止:《婚姻法》
我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什么时起到死亡时止法律分析:我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
民法典工作时间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从全年日历时间365天中扣除52个星期的公休日104天,扣除法定节假日11天,全年应工作250天,每月平均工作20。83天,每天工作8小时。按此推算,每个月平均应工作约167小时。国家实行劳动者从全年日历时间365天中扣除52个星期的公休日104天,扣除法定节假日11天,全年应工作250天,每月平均工作20。83天,每天工作8小时。按此推算,每个月平均应
名誉侵权律师费由被告承担的法律规定法律主观:具体规定有:《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
宁夏启动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宁夏启动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宁夏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卫市沙坡头区红太阳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将在全区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活动将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深刻把握平等、自
民法典关于共同喝酒致死有什么规定?民法典没有明确关于共同喝酒致死的规定,但是明确了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因为劝酒等行为导致行为人死亡的,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4-06-10 02:58:19
2024-06-18 09:47:30
2024-05-14 04:37:34
2024-05-13 06:54:44
2024-06-22 13:06:34
2024-06-14 2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