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 05:23:00 | kk律师网
一、民法典第三人侵害侵权如何处理
第三人分割、侵权,造成他人权益损失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赔偿的数额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财产损失计算方式】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二、民法共同侵权构成要件
1、存在加害行为,且行为人为复数
任何一个民事损害事实都与特定的加害行为相联系,亦即民事损害事实都由特定的加害行为所造成。没有加害行为,损害就无从发生。
该行为的行为人必须为二人或者二人以上,而且这些人必须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不存在任何替代关系。当然,该行为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侵权行为的行为人之间,在主观上具有共同过错
即在数个共同行为人之间须有共同致人损害的故意或者过失,基于此,而使数个行为人的行为连结为共同行为。共同侵权行为不仅是共同故意可以构成,而且共同过失也可以构成。
在民法上,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对侵权行为的认定和民事责任的承担则意义不大。因为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的范围,通常取决于损害的有无或大小,并不因为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有所不同
3、共同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后果具有统一性
所谓结果的同一性,首先是指共同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同一的。如果各个行为人是针对不同的受害人实施了侵权行为,或者即使针对同一受害人,但是不同的权利分别遭受侵害,损害后果在事实上和法律上能够分开,则有可能构成分别的侵权行为或并发的侵权行为,而非共同侵权行为。因此,共同侵权行为的特点就在于数个侵权行为造成了同一的损害后果。
4、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只有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构成。如果加害人有加害行为,他人也有民事权益受损害的事实,即受害人的损失是由侵权主体的共同行为造成的,侵权主体才能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第三人实施侵害、侵权行为,造成他人合法权益受损的,侵权人要承担赔偿责任。侵权损害赔偿包括人身伤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等。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即人身权益的财产损害赔偿,是指侵权人因侵害他人人格权、身份权等人身利益造成财产损失所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人身权益主要是指人格权、身份权。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民法典》在总则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所列举的一系列人格权和身份权,还包括这些法定权利以外的应受保护的利益。但不包括侵害财产权利所引发的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专指侵害他人精神性、标表性、情感性、关系型的人身权益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益造成人身损害、残疾、死亡等后果,承担金钱赔偿责任的一种民事法律救济制度。依据本条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一般人身损害,以人体造成伤害为起点,以伤害经治愈为临界点,与人体致残相区别;致人残疾,以人体造成伤害为前提,以治疗终结后定残为必要条件,与致伤、致死相区别;致人死亡,以人身伤害为必要前提,以受害人生命丧失为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人身损害是相对于财产损害的概念,也有别于精神损害。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可能会同时引起受害人的精神损害,但也可能不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而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可能会同时引起受害人人身伤亡的后果,但也可能不会造成受害人人身伤亡的后果。所以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两者有重合的部分,但并不能完全等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什么等行为侵害他人隐私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kk律师网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民法典关于管辖的规定法律分析: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
民法典明星被侵犯个人隐私权怎么维权民法典明星被侵犯个人隐私权:1、协商处理,明星可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不良影响、赔礼道歉;2、报警处理,可由公安机关给予侵权人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用明星做头像犯法吗法律分析:不算侵权。用别人的照
民法典劳务派遣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劳务派遣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明确受派人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期限、劳动报酬等条款。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削减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和待遇,也不得干涉受派人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的需要,将自己招募、管理并培训的具有特殊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以下简称“受派人”)提供给用工单位
民法典1033条规定【法律分析】民法典第103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
道德法律与人生的关系法律分析: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和道德,道德是高标准的法律;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蔽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的背后是道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人生权利主要包括公民的人身权
什么是"自甘冒险行为",侵权法应当如何规制自甘冒险行为就是自愿参加有一定风险的活动,如竞技体育活动等。发生此类侵权行为造成参加者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民法典如何保障人民权益法律分析:民法典的颁布,对保障人民权益十分重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占公共区域的规定,如侵占小区内公共绿地,修路种菜是否违法,怎么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占公共区域是违法的行为。在小区内侵占公共绿地、修路种菜等行为都属于侵占公共区域的行为,违反了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规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民法典相关规定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侵占公共区域违法行为的认识,增强法
2024-06-22 13:06:34
2024-06-10 02:58:19
2024-06-18 09:47:30
2024-05-15 16:45:55
2024-06-06 13:24:34
2024-06-15 13: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