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正文

民法典思维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

2024-06-14 13:18:15 | kk律师网

今天KK律师网小编整理了民法典思维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民法典思维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

论当代中国法典化思维产生的历史根源、现实利弊及校正

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迄自清末延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其原因主要有: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国法律传统的历史选择;大陆法系法典化浪潮的影响;急功近利式法典化的必然结果。

民法法典化问题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历程进行分析,探讨其法典化原因,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民法法典化方向和我国民法典命运。笔者试就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原因做一分析,以期对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简要历程

1907年9月,清廷派沈家本、俞廉三、英瑞为修律大臣,参考各国成法,体察中国民情,主持修订民律。1911年8月,修订法律馆完成《大清民律草案》,史称民律一草。它仿德、日民法典之体例,分总则、债、物、亲属、继承五编,计33章, 1569条。这部民律草案虽然因清亡而未及颁行,但是其“潘德克顿式”(Pandekten System)的民法编纂模式,打破了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其法典化的体例和模式确立了中国近代民法发展的基本方向,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法制的演变。“可以说,《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运动的真正开端。”[1]169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修订法律馆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于1925~1926年完成编纂《民律第二次草案》。《民律第二次草案》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 1320条。由于时值北洋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因而该草案未能完成立法程序而成为民法典。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次年立法院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 1929~1931年先后颁布实施了民法总则、物权、债、亲属和继承五编,共9章、1225条。这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最终实现了始于清末的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

二、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原因

为什么中国近代民事立法走上大陆法系法典化道路,而没有选择英美法系的判例民法模式呢?回顾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历程,我们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

1.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伴随着社会的历史转型,中国法制也在经历嬗变。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内部生活条件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一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正如公丕祥所说的,“推动中国法制变革的主要根源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在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中国法变革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方向。”[2]165因此,分析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原因亦应该把它置于这一历史转型中去。kk律师网

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源动力。经济上,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得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民刑不分”的封建性法典已经不适应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新变化,因而迫切需要制定民律以便调整、维护民事法律关系的秩序。政治上,中国近代社会由集权政治制度向现代化民主政治制度转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虽然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取,但它始终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政治目标,以民主、自由、平等和保障人权为价值取向和依归,并在实践中切实引进、借鉴实施西方民主共和制度,使得民主法制观念深入人心。”[3]27-28“对于法典编纂而言,政治因素必定是重要的,并且当法典问世之时,也必定有适当的政治环境。”[4]145因而,民主法制观念的逐渐普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为中国近代民法的编纂提供了政治保证。文化上,中国近代社会由封闭、单一、僵化的传统文化向开放、多元和批判性的现代文化转型。“在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中产生了诸如专制主义、义务本位、礼刑合一、等级观念、宗族主义、权力崇拜等特殊的文化现象。当我们观察这些文化现象时,会发现它们恰恰与建立在民主、权利、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法治主义基础之上的西方私法文化是格格不入的。”[5]18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私法观念,而民法法典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在中国民众心中树立民法与私法的观念。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是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文化基壤

民法典思维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

商法思维与民法思维的区别

商法思维与民法思维的区别有立法价值取向不同、调整的主体不同、调整对象不同。

1、立法价值取向不同

立法价值取向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国家制定法律时希望达到的社会效果,其二是指法律所追求的多个价值目标出现矛盾时的最终价值目标选择。

民法与商法同属私法,具有诸如诚实信用、公平、效益、平等等相同的基本价值取向,但由于调整对象不同,两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2、调整的主体不同

民法调整的主体是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商法调整的是商事主体。

3、调整对象不同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商法调整的是营利性主体即商主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发生的商事法律关系,民事关系包括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在调整对象上具有复合性。

商事关系尽管有人认为包括商事财产关系和商事人身关系,但从实质上讲商事人身关系是依附于商主体法律人格的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广义上的财产关系,因而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具有单一性。

商法思维的意义:

1、商法思维为商事审判工作提供理念指引

商法思维十分重视商事主体的意思自治,因此在商事审判中并不轻易否定当事人之间合同的效力,除非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或者可撤销事由。

以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为例,如果当事人约定了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且一方预先放弃违约金调整请求权,那么双方其后发生争议时,就涉及该约定是否有效的问题。

2、商法思维有助于强化商事审判的独立性

以公司类案件的审理为例,由于其专业性明显较强,与传统的民事纠纷案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未经长期的商事审判实践和思维训练,很难处理其中的一些疑难复杂问题。

如对于股东抽逃出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规定了独立的责任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如果将其与一般侵权行为等同视之,处理结果可能与公司法资本维持原则和对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要求相悖。

民法典思维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的相关内容。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如下:

1、以民法典颁布施行为契机,坚定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对法治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认同、信服、尊崇、敬畏等要素,体现的是对法律自觉自愿地忠诚和尊重。

2、深刻领会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夯实全社会的法治理念。全社会要透过民法典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是要进一步厘清国家机关履职用权的界限。

3、学好用活民法典,强化全社会的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民法典立法过程:

2019年6月25日,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和民法典继承编草案。

12月20日,法工委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2017年已经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编入草案,重新编排条文序号,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12月常委会会议审议。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春耀作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修改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编纂情况的汇报。

以上,就是KK律师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法典思维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kk律师网:www.kklvsh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民法典思维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民法典的意义”相关推荐
民法典1034条维护公民哪方面的安全?(民法典安全保障义务)
民法典1034条维护公民哪方面的安全?(民法典安全保障义务)

民法典1034条维护公民哪方面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维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安全。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个

2024-06-27 09:35:27
简述法国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的时代意义
简述法国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的时代意义

简述法国民法典的意义。【答案】: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法典,它用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和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的经济基础,对其他许多国家的民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兴起和走向辉煌的时代,许多民族国家都纷纷建立自己的法律体系,而法国民法典正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典范,使得它们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自己的法治建设。法国民法典以其简明的编纂技巧将罗马法的原则资本主义

2024-05-27 17:21:08
民法典的意义(拿破仑法典意义)
民法典的意义(拿破仑法典意义)

民法典的意义民法典是我国的第一部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民法典是一部理念先进、体例科学、结构严谨、内容完整的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精华,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2024-05-04 13:06:00
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 民法典的价值和意义
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 民法典的价值和意义

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全面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一、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民法典作为民事领域的基本法,对公民的各类民事权益进行了全面保护。它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权利,明确了权利的界限和行使方式,为公民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同时,民法典还

2024-05-24 15:38:37
民法典哪些条款体现了对社会主义
民法典哪些条款体现了对社会主义

民法典哪些条款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民法典中自始至终贯穿。《民法典》直接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个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为12个关键词,其中,《民法典》条文中直接规定了6个,包括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关于平等,《民法典》出现“平等”一词的条文有10条,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二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

2024-05-24 21:26:20
民法和民法典的区别 学习民法典意义
民法和民法典的区别 学习民法典意义

民法和民法典的区别是两个常被提及的概念,尽管它们都与民事法律有关,但在性质、内容和法律地位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民法作为法学学科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规范。它涉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物权法、债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多个领域。民法作为一个学科,旨在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探讨,为民事法律实践提供指导。而民法典则是一国民事法律规范的集大成者,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关

2024-07-03 16:09:04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中国立法进程的重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里程碑,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华

2024-05-18 08:40:23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法律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2、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3、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4、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

2024-05-25 11: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