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 05:57:42 | kk律师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六项基本原则。是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没有写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本原则与普通法律条文同样可直接适用。
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二、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三、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四、诚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五、绿色原则
这是《民法典》确定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六、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我国各项法规的制定都是在依照一定的原则的前提之下所确定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是今年才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是其他民法规范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与民法通则相比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创新的地方。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下吧。《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进行民事司法裁判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民法通则》相较,有所创新和完善。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条kk律师网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事关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素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正所谓“纲举”方能“目张”,因此其对于整部民法典的圆融通达至关重要。
具体内容:
3月8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接下来几天,代表委员将就民法总则草案(下称草案)进行审议、讨论,并于15日人代会闭幕会上表决。
立规矩 徐 骏作(新华社发)
民法总则草案为何如此重要?有什么亮点?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起草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和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轶,对草案进行了解读。
时代性和民族性共融
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事关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素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正所谓“纲举”方能“目张”,因此其对于整部民法典的圆融通达至关重要。
此次提交人代会审议的草案,其“最大特点是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理念和21世纪的时代精神。”王利明表示,21世纪是互联网、高科技时代,更是一个走向权利的世纪,应该强化对人格尊严和自由的保护。“民法的终极价值是对人的关爱,最高目标是为人的人格尊严和全面发展服务。从草案确立的基本原则来看,不论是彰显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还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保护个人权益原则,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民法总则和民法典必须如实反映当今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法律调整的愿望,因而又具有民族性。
王利明表示,草案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包括自由、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自愿原则保障个人对其私人生活、民事交往的自我支配、自我安排、自我决定,将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据王轶介绍,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法编、物权法编等各分编中,对家的重视会有更具体体现。
据王轶介绍,草案对于如何确认和保障个人信息权,公众十分关心。“目前,草案中有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条文。不过更多专家认为,这很难从民法角度回应公众对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关切,希望未来能在民法典分编中予以更多体现。”王轶说。
此外,草案还对“一老一少”问题进行了回应。“一老”指老人问题。草案首设了“成人监护制度”,明确配偶、父母、子女等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的监护人,堪称适应了老龄社会的现实需要。
“一少”指自然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限标准问题。专家们在讨论时都支持将其从民法通则的10周岁调整为6周岁。
王利明表示,在保护公民权方面,草案有许多亮点。除了加强人格权保护外,在财产权方面,草案第一次使用了“平等保护”表述,是对物权法的重大完善,彰显了民事法律“私权平等”价值取向。此外,为应对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发展需要,草案对知识产权客体进行了详细列举,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同时还规定了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该规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去年5月底,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已全面启动。据王轶介绍,作为5家参与单位之一,中国法学会专门成立了5个课题组,包括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就各分编分别提交专家建议稿。“在这个过程中,各课题组对一般性民事立法,行之有效的继续保留;非改不可的作出了相应修改。”
今年2月,各课题组已完成各自的专家建议稿,其中既包括条文设计,又包括立法理由和参考立法例。目前,建议稿已提交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王轶表示,民法典后续编纂工作将会对业已颁行的一般性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会增设如“人格权法编”之类的新内容。
“如果一切顺利,整个民法典编纂工作能在2020年全部顺利完成。我们会群策群力,编纂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民法典,这是所有法律工作者的梦想。”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今年五月的全国人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何谓《民法典》?的相关内容。
今年5月的全国人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谓民法典就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编纂民法典不是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
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
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后,再与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和我有啥关系?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分为七编和附则,共84章、1260条,是迄今为止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它不仅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且真正照顾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
民法典六项基本原则民法典六项基本原则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和基石,它们贯穿于整部法典的始终,为各类民事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基本准则。这六项基本原则分别是: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以及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原则。一、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自由地选择、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这体现了对民事主体自主权的尊重,也
民法典新确认的基本原则民法典基本原则包括: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绿色原则,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6.公序良俗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1、民事主体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为民服务措施法律分析:围绕“三个群体”的利益,海南省民政厅提出了以下为民举措:1、进一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2、全面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3、加快实施农村敬老院建设“霞光计划”项目。4、改造民政特困对象危房3000户。5、建设省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6、加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力度。7、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8、开展万家社区援建活动。9、做
民法典规定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什么民法典规定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规定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三种,即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严格责任类型。三种归责原则对应了各种侵权责任的具体类型,它们在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
中国首部民法典表决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导读】2020年5月28日,这一天注定要被载入史册!28日下午3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从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
民事法与民法典的区别民事法与民法典的区别是民事法的范围要比民法典大。具体详情如下:1、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2、民事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
宁夏启动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宁夏启动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宁夏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卫市沙坡头区红太阳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将在全区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活动将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深刻把握平等、自
民法总则法人住所是如何确定的?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应当将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登记为住所。法人的实际营业地或办事机构所在地与法人注册登记的地址一致的,法人的住所地依据注册登记的地址确定。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民法总则》将废止。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开办、经营企业。但是,企业的设立并不是很轻松的事,它涉及很
2024-06-10 02:58:19
2024-06-18 09:47:30
2024-05-14 04:37:34
2024-05-13 06:54:44
2024-06-14 21:21:53
2024-06-22 1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