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正文

民法典有奖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

2024-05-12 13:17:34 | kk律师网

民法典有奖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民法典有奖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民法典有奖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

宁夏启动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

宁夏启动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

宁夏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卫市沙坡头区红太阳广场举行。

此次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将在全区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活动将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深刻把握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等民事活动基本原则和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重点学习宣传关于产权保护、合同履行、维护市场秩序等相关内容,为助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为宁夏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启动仪式现场,开展了民法典法治文艺演出、有奖答题颁奖仪式、集中赠送民法典书籍等活动。还召开了民法典实务座谈会,针对民法典适用后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并结合实务案例详细分析法理基础、立法精神,厘清理论困惑、拓宽思维视野,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各地各部门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民法典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进网络。

民法典有奖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在洛江区万福社区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现场设置有关“民法典知识知多少”有奖竞答环节、设立法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册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民法典等法律常识。普法志愿者们结合具体实际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为居民讲解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民法典的精神深入群众的心中,从而营造更为浓厚的法治氛围,让民法典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坚实“后盾”。

“定期的普法宣传很重要,尤其像我们老年人接收法律知识的渠道有限,定期到我们社区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知识,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预防上当受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万福社区居民刘先生表示。kk律师网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向群众发放宣传册300余份,现场答疑3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

民法典有奖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

1、销售者欺骗消费者消费的,需要加倍赔偿消费者因此遭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2、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消费者主张的“三倍赔偿”: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标示销售商品的。

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1、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做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做虚假宣传的。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2、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综上所述,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以上就是民法典有奖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KK律师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kk律师网:www.kklvsh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民法典有奖 民法典假一赔三法律依据”相关推荐
民法典清算法律依据不适用全民所有制企业吗
民法典清算法律依据不适用全民所有制企业吗

民法典清算法律依据不适用全民所有制企业吗清算法律依据适用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解散的,除合并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义务人应当及时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法人的董事、理事等执行机构或者决策机构的成员为清算义务人。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主管机关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八条有下列原因之一

2024-06-06 07:13:20
民法典版 最新民法典是哪一版
民法典版 最新民法典是哪一版

民法典三个版本区别法律分析:64开版口袋书:条文主旨,小巧便携32开版和大字版:条文主旨,调整排版,提高阅读体验。注释本和试用版:有条文注释方便理解,适合小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最新民法典是哪一版该法律最新版

2024-06-08 20:39:42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什么特色的法典?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什么特色的法典?

关于民法典的知识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法律分析】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

2024-06-26 18:48:16
民法典确立的原则 法国民法典确立了哪三个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则,详细的介绍一下?
民法典确立的原则 法国民法典确立了哪三个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则,详细的介绍一下?

民法典新确认的基本原则民法典基本原则包括: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绿色原则,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6.公序良俗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1、民事主体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4-04-27 18:00:57
民法典第650条中的电力所有权,是否依法转移?(民法典对水表所有权规定)
民法典第650条中的电力所有权,是否依法转移?(民法典对水表所有权规定)

民法典第650条中的电力所有权,是否依法转移?民法典第650条中没有涉及电力所有权以及是否依法转移的问题。主要规定的是合同的履行地点问题。《民法典》第六百五十条供用电合同的履行地点,按照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为履行地点。民法典对水表所有权规定民法典对水表所有权规定:供用电合同是供电人向用电人供电,用电人支付电费的合同。向社会公众供电的供

2024-04-29 02:13:37
民法典包括哪几部法律(民法典有几条)
民法典包括哪几部法律(民法典有几条)

民法典包括哪几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9部法律。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

2024-06-08 16:22:55
民法典有几本(民法典包括哪几部法律)
民法典有几本(民法典包括哪几部法律)

民法典有几本法律分析:只有一本,但是分为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该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2024-06-27 15:46:44
民法典总则解释 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一
民法典总则解释 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一

民法典总则解释法律分析:一是理念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细化习惯的适用规则、监护制度、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制度规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彰显民法典强调公平正义、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特别是细化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见义勇为的制度规则,进一步在“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问题上亮明态度,坚决防止“和稀泥”,让司法有力量、有是

2024-05-09 0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