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 14:39:58 | kk律师网
法律分析:执法过程中出现受伤的情况,是属于工伤,可以去向单位申请工伤鉴定,之后获得工伤的一些保障。对方是否需要承担赔偿的话,就要看受伤程度和执法过程中是否有违规的行为。如果你都是按照法律规定去执行的,没有任何违规的行为,并且这个受伤给你带来了过大的伤害,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来获得赔偿。不过一般来说在行政处罚之后都会要求赔偿医疗费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法治是民法典的核心价值,其要义是保障私权、规范公权。基层党政部门要讲求“法治”,并将其贯穿于城乡治理、行业治理、社会组织治理等全过程。要以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为契机,将民法精神转化为施政理念,既要严格公正执法,又要文明行事;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协同,确保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运用民法典的共治理念和规则,确保人人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尽快形成。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民法典规定对古意不出示警察证件的违法警察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没有直接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更主要的是原则性的规定,以及对公民权利法定的强化。
具体还是要依据《人民警察法》,《行政处罚法》等。kk律师网
便衣警察执法时,必须出示警官证,正规着装的,可以不出示,但对方要求出示时,应当出示。1、人民警察法第23条中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或者持有人民警察证件,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在实际执行中,民警着装执行公务的,可以不出示警察证(警服上有其身份证明的唯一编号),但当事人要求出示时,民警应当出示警察证。 2、行政处罚法第34条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民警执法时,如果当事人要求出示警察证后,不能出示证件,不管是没有随身携带,还是故意不出示,警察都涉嫌违法。在警察不能证明自己是警察时,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认为对方可能是假冒的警察,所以要求警察执法出示证件不仅仅是民众的权利,更有现实的必要性。对于可能的假冒警察,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公民均有扭送权,即报警和将嫌疑人扭送警察机关的权利!
宁夏启动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宁夏启动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宁夏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卫市沙坡头区红太阳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将在全区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活动将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深刻把握平等、自
民法典120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赔偿责任划分如下:1、对该车承保交强险、第三者责任商业险的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义务不因机动车保有人与使用人
法国民法典确立了哪三个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则,详细的介绍一下?自由、平等的原则。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这就是说,每一个成年的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从而以民法的角度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及其特权,强调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进一步确立了人权平等的原则。契约自由的原则
民法典是什么?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附则。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之前施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
论当代中国法典化思维产生的历史根源、现实利弊及校正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迄自清末延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其原因主要有: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国法律传统的历史选择;大陆法系法典化浪潮的影响;急功近利式法典化的必然结果。民法法典化问题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历程进行分析,探讨其法典化原因,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民法法典化方向和我国民法典命运。笔者试就中国近代民法法
中国民法典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本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各种各类的民事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的作用在其修改了关于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法律的部分法律条文,使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民情,使法官在判决时有法可依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
关于民法典的知识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法律分析】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
民法典六项基本原则民法典六项基本原则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和基石,它们贯穿于整部法典的始终,为各类民事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基本准则。这六项基本原则分别是: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以及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原则。一、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自由地选择、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这体现了对民事主体自主权的尊重,也
2024-06-10 02:58:19
2024-06-18 09:47:30
2024-05-14 04:37:34
2024-05-13 06:54:44
2024-06-14 21:21:53
2024-06-22 1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