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 10:09:20 | kk律师网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适用范围如下:
1、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即是指民法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以及民事法律规范对其生效前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无溯及力。kk律师网
2、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即是指民法在哪些地方发生效力。
3、对人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民法的效力适用于哪些人。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1、不法侵害的强度
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2、不法侵害的缓急
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险程度。不法侵害的缓急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下,确定该行为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是否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更要以不法侵害的缓急等因素为标准。
3、不法侵害的权益
不法侵害的权益,就是正当防卫保护的权益,它是决定必要限度的因素之一。为保护重大的权益而将不法侵害人杀死,可以认为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因而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为了保护轻微的权益,即使是非此不能保护,造成了不法侵害人的重大伤亡,而就可以认为是超过了必要限度。
正当防卫是我们生而为人便拥有的一项权利,后续由于法律的完善,这逐渐成了一种免死金牌,为了保障一些有需要人群的利益,当被认定为伤害不是故意而是正当防卫是法律会宽容以待,有可能会对原来的惩罚力度进行削弱或是其他方面的补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1060条的解读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1060条规定,遗嘱应当盖有签名,未盖有签名的,可以由证人证明其真实性;证人不足或者证据不足,也可以由其他方式证明其真实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的规定,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盖章,并在每一页的末尾写明他的姓名。如果遗嘱没有盖章,那么就需要他亲笔签名。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是亲笔签名,需要进一步证明。其中规定了两种证明方式。第一种是可以由证人证明其真实性。证人应当是见证人或其他具有知情权的人,能够证明遗嘱确实是遗嘱人本人所写并有遗嘱人签名的人。第二种则是其他方式证明其真实性,这主要是为了保护那些没有符合规定而被认为无效的遗嘱,在有足够证据证明其真实性的前提下,能够被认定为有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证人不足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其他方式证明其真实性的方法。如果遗嘱没有遵守法定形式,且无法进行其他方式证明其真实性,那么该遗嘱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我有多份遗嘱,哪份遗嘱会被认为是有效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有多份遗嘱的话,一般认为遗嘱是依照时间先后顺序来确定的。如果后一份遗嘱与之前的遗嘱有所冲突或者相悖,应当视为无效。但在某些情况下,后一份遗嘱可以替代之前的遗嘱,这通常出现在遗嘱人在编写新的遗嘱时主动表明要废除之前的遗嘱。
遗嘱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它能够保障遗产的分配和遗嘱人的意愿得到尊重。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的规定,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盖章,并在每一页的末尾写明他的姓名。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是亲笔签名,需要进一步证明。证明方式包括由证人证明其真实性和其他方式证明其真实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 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盖章,并在每一页的末尾写明他的姓名。未盖有签名的,可以由证人证明其真实性;证人不足或者证据不足,也可以由其他方式证明其真实性。
民法典和刑法典的区别民法典和刑法典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分别适用于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领域,具体区别如下:首先,民法典主要适用于民事关系,即个人、家庭和财产之间的关系。它规定了合同、侵权、婚姻、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旨在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而刑法典则主要适用于刑事关系,即犯罪行为与刑罚之间的关系。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定性、定罪和刑罚,并确保社会安全和公正。其次,民法典注重保护
民法名词解释民法释义: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广义的民法:指调整所有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民法:指仅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民法的性质:1.私法;2.市场经济的基本法;3.市民社会的基本法;4.权利法;5主要是实体法,即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主旨和基本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是《拿破仑法典》(NapoleonicCode),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第一部分是人法,其中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承包人()给第三人。【答案】:A、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规定,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民法典是谁制定的法律分析:民法典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
民法典担保司法解释民法典担保司法解释是,因抵押、质押、留置、保证等担保发生的纠纷,所有权保留买卖、融资租赁、保理等涉及担保功能发生的纠纷。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担保是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从我国担保法的内容看,债的担保应当说是指以当事人的一定财产为基础的,能够用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实现的方法
民法典总则解释法律分析:一是理念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细化习惯的适用规则、监护制度、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制度规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彰显民法典强调公平正义、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特别是细化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见义勇为的制度规则,进一步在“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问题上亮明态度,坚决防止“和稀泥”,让司法有力量、有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结构安排特点法律分析:1、单独设立人格权编。2、不设独立的知识产权编。3、单独设立侵权责任编。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
2024-06-10 02:58:19
2024-06-18 09:47:30
2024-06-22 13:06:34
2024-05-14 04:37:34
2024-06-14 21:21:53
2024-05-15 16: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