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 09:16:38 | kk律师网
民法典是对民事关系的调节,没有对犯罪的规定。犯罪是刑法的内容。
抢劫5000元以上,对生命威胁,如果没有受伤,按照一般的抢劫罪处理。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具有“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八种法定加重处罚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应当根据抢劫的次数及数额、抢劫对人身的损害、对社会治安的危害等情况,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程度,并根据量刑规范化的有关规定,确定具体的刑罚。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一般应并处没收财产。
法律分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入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一旦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即意味着至少应当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的重刑。kk律师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一千二百五十一条怎么处罚的相关内容。
构成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条 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承担赔偿责任。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与机动车使用人不是同一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与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吗法律分析:是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内容共计1260条,分为7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
民法典关于业委会的规定《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七条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第二百八十条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第
民法典第5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37条规定如下:1、人民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债务人的相对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接受履行后,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相应的权利义务终止;2、债务人对相对人的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被采取保全、执行措施,或者债务人破产的,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具体区别如下:1、两者的性质不同。
我国民法典规定生命健康权包括我国民法典规定生命健康权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是生命权,二是健康权。生命权是公民作为人的存在、作为权利主权的前提条件。而健康权是公民维护其身体健康即生理机能正常运行的保障。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生命尊严和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维持生命、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生理机能正常、维护健康利益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
民法典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民法典的意义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宏观上看,民法典具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规范和法律适用科学化等一系列重要意义;在微观层面,民法典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调整一切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基本依据。中国民法典让民事主体更加完满的在文明
民法典第137条解读法律主观:《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是法律分析: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举行,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草案)首次整体亮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既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立法表现。从规定弘扬社会主义
民法典赡养公婆的法律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赡养公婆的法律规定是什么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没有赡养公婆的法律规定。赡养是在血缘和抚养关系的基础上成立的一种回报式的义务。在我国法律中,没有公婆对儿媳的抚养义务,也无儿媳对公婆的赡养义务,并且在非特定条件下儿媳对公婆遗产也无继承权。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
2024-06-10 02:58:19
2024-06-18 09:47:30
2024-06-22 13:06:34
2024-05-14 04:37:34
2024-06-14 21:21:53
2024-05-15 16: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