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17:39:05 | kk律师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将于2020年5月交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民法是权利之法,它所调解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极为广泛,小到去菜市场买根黄瓜,去交个电费,大到公司设立,买卖飞机,还包括结婚买房,离婚财产分割等,民法与我们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那民法典的出台将对法考产生什么影响呢?
事实上,《民法典》的出台对法考民法最为重要的影响,在其对民事规范之改变,而这些改变往往是考试重点,笔者择其重点介绍如下:
1、流押(质)制度
《物权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四条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给出质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四百零一条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解析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做出流押(质)的约定时,应属无效,但《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并未直接否认该行为的效力,而是明确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即抵押权人可就抵押财产实现抵押权。
我们知道无效之评判在民法中是最强烈之否定,一味无效,并不能很好处理民事问题,并有可能损害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而规定,抵押权人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一方面不会损害抵押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促进资金流通,真正发挥抵押权的功能,显为立法之进步。
这里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物权法》会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呢?
因为,此时抵押人处于劣势地位,如果抵押财产价值大于应实现的债权额,当债务人到期不清偿债务就讲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时,就会使得抵押权人获得超额利益,这显然不道德,亦不能为诚实信用原则所容纳。
这边需要注意的是,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当事人可以约定将抵押物作价抵偿债务,这是抵押权实现的一种方式,不是流押(质)的规定,同学们需要注意哦。
抵押物转让问题
1《物权法》
第一百九十一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2《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四百零六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3解析
抵押物转让在《物权法》中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曾经,老师给学生们的总结如下:kk律师网
(1)抵押物仅指抵押物所有权变动而言如出卖、赠与、互易、出资、抵债,对抵押物设立抵押、质押、出租则不受限制。
(2)抵押权人同意,可转让,抵押人应当将转让所得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或提存;
(3)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受让人行使涤除权即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清偿,可转让;
(4)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物的买卖合同有效。
在这种模式下,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受让人也未行使涤除权时,抵押物是否能发生转让,在动产情况下,得看受让人是否善意,在不动产情况下,就不能转让。
如今,根据《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关于抵押物的转让,原则上明确,抵押期间抵押人有权转让抵押物,不论是否经过抵押权人同意,仅在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并且,抵押物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事实上,对抵押权人而言,不论抵押物在谁手中,只要抵押权存在即可。《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更有利于抵押物流通,发挥抵押物的担保功能,促进资金融通。此一改变,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
总之,《民法典》的出台对法考民法影响深远,同学们不可不察!
法律主观:
知情权是指知道和获取信息的自由和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道和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的知情权只是指知道和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和权利。随着知情权扩展的不断扩大,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
法律客观:
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草案的内容的相关内容。
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草案制定
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崔丽)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民法典草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顾昂然对这部草案作了说明。据介绍,民法典草案共分为九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法,第三编、合同法,第四编、人格权法,第五编婚姻法,第六编、收养法,第七编、继承法,第八编、侵权责任法,第九编、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民法草案中的总则、物权法、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五编,是在现有法律基础上重新起草的。
顾昂然说,民法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世界上没有一部民法典可以囊括一切民事规范。未编入民法草案初稿的民事法律及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规范的规定,继续有效,已编入民法草案初稿的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法律,依法进一步完善之前仍然有效。
据悉,民法典草案共1200余条,相当于一般单行法律的二三十倍,从而成为中国最庞大的法典草案。民法典草案将在此次常委会会议上进行审议。专家说,这样一部民法典要最后获得通过,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根据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民法典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摘自:中国青年报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原则法律主观:一、《民法典》中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遵德准则,它可以弥补法律
《民法典》内容摘抄有哪些?1、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2、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
民法典手抄报内容有哪些?小学生民法典手抄报内容如下:1、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2、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3、民法典与生活同行。4、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5、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6、从“法”到“典”,开启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7、民法典,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书。8、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9、民法典:新时
民法典修改和新增内容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增内容主要具体如下:1、设置离婚冷静期,冷静期让双方有冷静下来考虑的机会,重新审视一下离婚是否为真实意愿;2、性骚扰要承担赔偿责任,以性骚扰被告到法院的话,会涉及侵害人格尊严问题;3、网店等虚拟财产可以继承,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和数据,在侵权责任编,对网络上的侵权责任也作出规定;4、见义勇为免责,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
民法典包括哪些内容?民法典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民
民法典适用范围【法律分析】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时间发生的效力。正确理解民事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是正确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重要条件。(一)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即是指民法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以及民事法律规范对其生效前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无溯及力。民法生效的时间,即民事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一般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的性质和实际需要而定。主要有以下
小学生民法典手抄报内容有哪些?小学生民法典手抄报内容如下:1、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2、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3、民法典与生活同行。4、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5、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6、从“法”到“典”,开启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7、民法典,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书。8、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9、民法典
适合给小学生讲的民法典内容有哪些?民法典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
2024-06-10 02:58:19
2024-06-22 13:06:34
2024-06-18 09:47:30
2024-05-15 16:45:55
2024-05-14 04:37:34
2024-06-16 1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