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09:01:30 | kk律师网
法律分析:根据加强国家对婚姻家庭的保护,倡导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尊重婚姻家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注重夫妻婚姻家庭地位的平等,注重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贯彻,注意保护婚姻家庭弱者的权益等立法理念,新增或修改补充了24项制度或规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一条 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在民法典中什么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如下:
在民法典中,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是以保护人的合法权益为核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为目标。
资料拓展:
一、人民至上的原则
人民至上是贯彻于民法典始终的立法精神。民法典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确保人民享有平等、自由、安全、尊严的权利。无论在物权、合同、婚姻家庭等各个领域,人民的合法权益都是立法考虑的核心因素。kk律师网
二、公平正义的追求
公平正义是民法典的重要立法精神之一。民法典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之间的平衡,并致力于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立法基于公正原则,追求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倡导平等、公正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在各种交往关系中的公平待遇。
三、法治建设的推动
民法典立法精神的核心也体现了对法治建设的追求。民法典通过确立规范、明确权责、保障权益、维护秩序等方面的功能,强调了法律的权威和规范性,旨在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强化法律约束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个人意愿和自由的尊重
民法典立法精神中也强调对个人意愿和自由的尊重。民法典注重保护个人自主权利,尊重个人自由意愿的表达和选择,鼓励个人通过自愿合同的方式参与社会交往并承担相应责任。民法典为个人提供了广泛的自由空间,使其能够根据自身意愿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行为选择。
五、法律的适用和稳定性
在民法典中,立法精神还体现在法律的适用和稳定性上。民法典在立法过程中注重规章制度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致力于构建一套完善、科学、稳定的法律体系。法律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为社会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为人们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持久的保护。
综上所述,民法典中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以人民至上、公平正义、法治建设、个人意愿和自由的尊重以及法律的适用和稳定性为主要内容。这些立法精神的体现确保了民法典在保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和刑法典的区别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和刑法典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分别适用于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领域,具体区别如下:
首先,民法典主要适用于民事关系,即个人、家庭和财产之间的关系。它规定了合同、侵权、婚姻、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旨在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而刑法典则主要适用于刑事关系,即犯罪行为与刑罚之间的关系。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定性、定罪和刑罚,并确保社会安全和公正。
其次,民法典注重保护个人权益和财产利益,强调私人自由和合同自由的原则。它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法律规则来维护个人的权益和财产安全。而刑法典则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强调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预防。它的目标是通过制定刑罚来威慑犯罪,保护社会安全。
此外,民法典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事权利、民事责任、民事行为等方面的规定,强调合同精神和公平原则。而刑法典的内容主要包括犯罪与刑罚的规定,强调罪责刑相适应和法律正义。
最后,民法典的效力主要体现在民事纠纷的解决和权益的保护上,其规定对个人具有直接约束力。而刑法典的效力则主要体现在犯罪行为的定性与定罪上,其规定对犯罪行为具有直接约束力,并由刑事司法机关进行执行。
民法是调整作为民事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组织只有以民事主体的面目参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才由民法调整。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综上所述:民法典和刑法典在适用范围、目的、内容和效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和应用这些区别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非常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什么和什么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启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在民法典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在诸多条款中,体现了“绿色原则”的理念,这些规定为民事活动确立了“绿色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法典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拆罩、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
民法典1084条内容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
民法典将什么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六项基本原则。是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没有写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本原则与普通法律条文同样可直接适用。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
《民法典》:预约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得强制要求对方签署本约法律视角:《民法典》解析:预约合同的自由与约束在法律的广阔海洋中,预约合同与本约合同犹如一对舞伴,预约是为未来本约(如购房契约)铺设的桥梁。例如购房认购书,虽然形式上看似预约,实则承载着实质性的买卖协议要素。《民法典》对预约合同的约定尤为细致,违约责任并非强制执行签署,当一方未能履行签署本约的义务时,另一方有权寻求
民法典120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赔偿责任划分如下:1、对该车承保交强险、第三者责任商业险的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义务不因机动车保有人与使用人
中国首部民法典表决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导读】2020年5月28日,这一天注定要被载入史册!28日下午3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从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吗法律分析:是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内容共计1260条,分为7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
2024-06-10 02:58:19
2024-06-18 09:47:30
2024-06-22 13:06:34
2024-05-14 04:37:34
2024-06-14 21:21:53
2024-05-15 16: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