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正文

民法典车库 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

2024-05-12 09:07:26 | kk律师网

今天KK律师网小编整理了民法典车库 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民法典车库 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

民法典关于车位的规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按照是否经过规划对车位、车库的权属认定规则进行了区分。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七十六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第二百七十七条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第二百七十八条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五)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六)筹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七)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八)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九)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决定前款第六项至第八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前款其他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民法典车库 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

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

一、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

1、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分析如下:

(1)业主。如果购房时地下车位面积已经列入公摊面积被分摊,这类地下车位办不了产权证,属于全体小区业主所有,开发商无权销售,更无权转让;

(2)开发商。如果地下车位建筑面积未分摊,且开发商单独取得车库产权的,则开发商可以对购房人出售产权,但地下车库只能预售给本小区范围内的商品房预购人;

(3)地下防空工事。部分地下车位属于人防工程,而人防工程是国家强制配套,禁止开发商销售。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四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第二百七十五条kk律师网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二、小区公共停车位物业有权收费吗

1、物业公司是没有权利收取停车费的。因为此时各个车位属于购买或接受赠与的业主所有,停车场内的公共部分属于所有拥有车位所有权的业主共有;

2、物业公司经过建设单位的授权之后是可以代替建设单位向业主收取停车费的,但此时的停车费标准也不是由物业决定,由业主和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具体约定。也可以说物业此时是没有权利要求收取小区停车费;

3、停车场的所有权应归全体业主共有,对于停车场的使用和收费标准由业主大会在管理规约中约定。

民法典车库 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

民法典关于小区停车位的规定

kk律师网(https://www.kklvs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法典关于小区停车位的规定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小区车位管理规定如下:

1、第二百三十一条,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2、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第二百七十六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小区停车注意事项:

1、不要堵塞消防通道。

为了保证事故发生时救援的顺利进行,几乎所有的居民区和办公楼都会设置消防通道,消防通道的两侧都会在这里明确标示为消防通道。因此,即使停车位很紧,即使你把车停得很远,你也必须避开它。

2、尽量不要在拐角处停下来。

很多小区道路都很窄,只有路口比较宽敞。很多司机习惯在路口停车,以为这里宽敞。其实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

以上就是民法典车库 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KK律师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kk律师网:www.kklvsh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民法典车库 小区内地下车库所有权归谁”相关推荐
民法典地下人防车位归属权是什么?
民法典地下人防车位归属权是什么?

民法典关于人防车位的规定的条款法律分析:人防车位:是指在不妨碍防空功能和满足业主需要的前提下,战时可用于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平时可做车库供业主使用的车位。由开发商投资建设且未纳入业主分摊面积的人防车位,其使用、管理及收益权归属于开发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六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民法典地下人防归属权法律主观:

2024-04-30 07:19:01
民法典地下车位规定(民法典关于小区停车位的规定)
民法典地下车位规定(民法典关于小区停车位的规定)

2022年民法典地下车位规定在当前法律尚未对车位、车库的归属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合同方式来约定车位、车库的归属。如果地下停车位不属于地下人防工程,且由开发商投资建造、建造成本未计入住宅商品房及其他车库的成本中,且地下车位的面积未计入公摊面积,即使没有产权证,该小区业主所购买的地下车位也受到法律保护。地下车位是否可出售需要根据车库的归属来判断。如果车库是属于全体业主所有,满足以

2024-05-10 06:58:22
民法典规定建筑区划内(民法典小区公共区域所有权)
民法典规定建筑区划内(民法典小区公共区域所有权)

民法典规定建筑区划内法律分析: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建筑区划内的道路是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但不包括城镇公共道路。除了城镇公共绿地或者已经明确告知是属于个人的绿地的,在建筑区划内所划分的绿地也是属于业主全体共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四条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

2024-06-29 09:29:23
民法典房产归属权的法律规定(民法典房子归属问题)
民法典房产归属权的法律规定(民法典房子归属问题)

民法典房产归属权的法律规定新民法典房子归属权的规定是:婚前一方买房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属于婚前财产的,属于个人财产。新的民法典并未对房产进行修改,关于房产分配依旧延续之前的旧法律。如:男女

2024-05-30 22:16:19
家庭财政大权该归谁管 明朝民法典简介 明朝民法典的简介
家庭财政大权该归谁管 明朝民法典简介 明朝民法典的简介

家庭财政大权该归谁管法律分析: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都有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

2024-06-29 07:37:34
宅基地后河边树归谁如何到法网民法典找哪一条
宅基地后河边树归谁如何到法网民法典找哪一条

宅基地后河边树归谁如何到法网民法典找哪一条民法典第五章第二百五十条、第二百六十条、第二百六十一条、第二百六十二条。民法典第五章第二百五十条规定: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是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第二百六十条: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包括: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集体所有的教育

2024-07-03 15:32:23
小学生民法典手抄报内容有哪些?
小学生民法典手抄报内容有哪些?

小学生民法典手抄报内容有哪些?小学生民法典手抄报内容如下:1、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2、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3、民法典与生活同行。4、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5、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6、从“法”到“典”,开启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7、民法典,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书。8、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9、民法典

2024-05-04 22:25:05
适合给小学生讲的民法典内容有哪些?
适合给小学生讲的民法典内容有哪些?

适合给小学生讲的民法典内容有哪些?民法典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

2024-04-29 12:31:04